当前位置: 首页 >>新闻中心 >>行业动态

2023年注册资本超7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?

日期:2024-02-09 访问次数:0

注册资本超过7万亿元是什么概念?

2022年,海南省GDP为6818.22亿元,7.35万亿元,是海南省GDP的10倍以上。 从横向比较来看,工商银行的注册资本“仅”3564亿元,华为的注册资本“仅”406亿元。

超过7万亿元的注册资本究竟是实力雄厚还是虚张声势,很快就会有判断。

近日,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《公司法》,该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。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认购登记制度的完善。 新公司法明确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在五年内缴足。

注册资本画的“大饼”需要在有限的期限内用真金白银来证明。 当潮水退去,还有多少“浮肿”的企业会显露出“本来面目”?

“天价”公司要消失了

营业执照上的“注册资本”是普通人判断公司实力的重要考虑因素。 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注册资本,被很多人认为是公司的“面子”。

但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外表并不代表内在实力。 2014年3月1日之前,我国实行缴费制。 股东的初始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%,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。

商事制度改革后,我国实行认购制,不再限制出资数额,取消了原实缴制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,也没有规定股东出资的法定期限首都。 理论上,“零元办公司”是可能的。

基于“低门槛”,我国企业数量从2014年的1303万家增加到2023年11月末的4839万家,其中99%是小微企业。

让企业家明智地使用他们的钱是一件好事,但也会带来问题。
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立辉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在原《公司法》框架下,出现了盲目认购、天价认购、期限过长等问题。 这些问题都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,影响投资者的信心。 “虚假投资导致市场上良莠不齐,一些不法企业会趁机欺骗投资者和消费者,扰乱市场秩序。”

市场监管总局在解读政策时还指出,投资期限超过50年、投资金额超过千亿的情况违反真实性原则,违背客观常识。

高价订阅但实际付费不足的现象经常出现在热搜中。 比如开头提到的四家注册资本超7万亿元的天价公司,天眼查显示其实收资本显示均为“-”。 人们不禁好奇,新《公司法》实施后,这四家公司还有底气拿出万亿实缴金额吗?

图/天眼查

除了“高调”之外,还有“自己的目标”。 2024年1月4日,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武汉利盟铭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153万亿元。 随后,该公司证实,其在填写注册资本时错误输入了手机号码。

目前,天眼查信息显示,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“-”,实收资本为“-”。

图/天眼查

2023年注册资本超7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?

当然,注册资本混乱不仅让人一笑置之,还很容易造成更广泛的危害。

“天价认购、盲目认购等现象助长了市场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,不仅虚高的注册资本与实际经营能力严重脱节,还可能催生大量空壳公司。” ”。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、经济研究所创始所长朱克利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进一步指出。

影响“讨债”

为什么需要缴纳注册资本? 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:注册资本为什么存在以及用在哪里。

上海申义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泉解释说,公司作为独立法人,在成立时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立财产。 该财产来源于股东的出资,即注册资本。 “公司的注册资本用于履行公司合同。 义务或偿还公司债务。 股东不得动用公司注册资本,否则视为抽逃资本。”

在认购制框架下,一些“虚报”填写的注册资本并未足额缴纳,导致注册资本与偿债能力不直接相关,成为问题的关键。

也就是说,新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必须在五年内缴足,这不仅会规范行业发展,也可能让债务追收变得更加容易。

李海泉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,启动执行程序,公司资产无法清偿到期债务、终止执行后,要求将未达到出资期限的股东追加为经常需要被执行人。 不会被批准。 如果想解决问题,需要进入执行异议程序或者对股东单独提起诉讼。

新条款在原《公司法》第二十条的基础上,明确关联公司也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。 “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,公司或者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对已到期债务求偿。” 已认缴出资但出资未届满的股东,必须先缴纳出资。”

这意味着,法院只要进行正式审查,就可以裁定该股东失去出资期限的利益,或者可以直接追加为被执行人,大大减少了法律程序的时间和时间。债权人的负担。

不仅如此,对实际支付的严格要求也为部分股东“逃债”堵住了道路。

在认购制度下,一些公司股东通过转让公司资产来规避认缴出资加速到期的风险,例如以0元或1元的价格将股权转让给“专业债务人”或“空壳公司”。 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
例如,上海高院最近披露的一个案例。 2021年6月8日,上海某金属制品公司与上海某装饰工程公司签署《结算及付款协议》。 但6月18日,该装饰公司将其投资500万元的某实业公司100%股权以1元转让价转让给A公司。 金属公司于2021年8月向法院申请执行,此时装修公司“无可供执行的财产”。

问题是,装饰公司、实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。 最终,法院判决撤销装饰公司与A公司签订的《股权转让合同》。

新《公司法》第八十八条规定,股东转让已认缴出资的股权,但出资期限未届满的,受让方应当承担缴纳出资的义务; 受让方未按时足额缴纳出资的,出让方应对受让方未按时缴纳的出资承担额外责任。

这也意味着上述行为可能会受到进一步限制。

基于此,田利辉认为,由“认购”改为“实际缴纳”,将提高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增强股东的责任和义务意识。 也是规范公司治理、降低市场风险、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,可以促使股东更加自觉地履行出资义务,促进公司健康发展。

朱克利还表示,完善注册资本认缴制度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。 如果公司无法按时清偿债务,债权人可以依法追究股东出资责任,从而为债权人提供更有力的保护,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公平。

如果我已经注册了,该怎么办?

2023年注册资本超7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?

随着新公司法距离正式实施越来越近,不少公司老板也感受到了压力。

北京一家财税服务公司的张经理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不少老客户也来询问影响,“原本为了利润和支持而填写的注册资金要缴纳,很多客户更关注新公司法带来的变化。 ”

张经理坦言,认购制期间,大部分客户的注册资金在50万至200万元之间; 新《公司法》通过后,2024年办理业务的新客户填写了相应的金额,不少人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。

卢先生,自由撰稿人,2022年8月在成都注册了一家传媒公司,注册资本10万元。 “注册资本高了就没有实力,小了就没有档期。 目前,公司业务还没有开始,10万元实际上肯定很难支付,以后你会选择减资或者取消。”

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也会面临冲击。 王女士在北京经营一家礼品制造公司。 她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公司目前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,已实缴500万元。

“公司参与很多招标项目需要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门槛,但根据新《公司法》的规定,全额缴清并追加500万元确实会有一定的压力“我们还在观望,等待实缴的落实。细则一旦出炉,政策中实缴的五年缓冲期将会被分散,压力会更小。”王说。

面对新《公司法》,老板们确实应该谨慎对待。 李海泉指出,新《公司法》规定,未按时缴纳出资的,除对公司、债权人及其他股东承担民事责任外,还可能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。

当然,对于注册公司,市场监管部门已明确表示,将研究为存量公司设定一定年限和相对充足的过渡期,分类分步调整存量公司的投资期限。步步为营,稳健有序。

面对新公司法的影响,财税中介机构也抓住机遇,开始为客户办理减资业务。 张经理表示,今年以来,他平均每天为2-5组客户办理减资业务。

图片/受访者提供

减资浪潮确实来了。 自2024年1月3日起,深圳商报信息披露页面开始发布大量减资公告。 仅2024年1月10日,就有超过100家公司在深圳商报发布减资公告。

参与减资浪潮的大公司有不少。 1月3日,天眼查显示,波司登大股东康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注册资本由约13.6亿元减少至约7.6亿元。 减资后实收资本为36,080万元。

朱克利认为,对于现有企业来说,五年内调整实收注册资本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。 公司需要审查其注册资本的缴足情况,并确定是否能够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付。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,那么减资甚至取消就成为两个必要的选择。 此外,缴付成功后,还需要保证实收资金的规范使用和有效监管。

企业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“代价”。 如果你没有钻石,就不要做瓷器工作。 真正展现自己的实力,是长远主义的基础。

当“天价公司”与我们告别时,被风吹走的,是早就该说的“再见”。

参考:

新《公司法》修改,数百家公司宣布减资。 部分企业注册资本由3亿元减少至3500万元。 2024年1月6日,红星首都局

为了避免债务,以1元低价转让100%股权? ,2024年1月3日,上海高院

万亿注册资本的现实与现实,2023年10月25日,经济日报


TAG标签:上海追债公司 

声明:本文"2023年注册资本超7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?":https://www.shycgm.cn/news/show412.html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互联网。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

X国泰专业讨债公司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262958959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